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中國第一個環境NGO- 自然之友

        

九0年代初,當中國從「十年浩劫」的文革災難中重建並進入改革開放時期,經濟成為中國的首要發展目標,環保議題自然不被提起。然而,卻有個組織背主流而行,那便是創立於1994年的自然之友。
      
作為梁啟超之孫,梁思成、林徽音之子,自然之友的創辦人為梁從誡(1932-2010走過抗戰期間和父母的同甘共苦,走過成年的下放勞改,這位名門之後,沒有生於富貴的童年,卻繼承了家族知識份子的風骨,在1994年成立了中國第一個環境非政府組織。

基於憂心環境的破壞,梁從誡先以沙龍講座形式,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北京開始了環保議題的推廣,並在1994年三月31日正式登記為政府許可的環境非政府組織。組織的精神為推動環保教育、培育環保公民、建立並宣導具中國特色的綠色文化。     


自然之友創辦人- 梁從誡

在創立初期,自然之友在兩事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一為搶救滇金絲猴,二為讓青海藏氂牛的盜獵受到世界關注。1995年,雲南省德欽縣因為財政吃緊,決定砍伐滇金絲猴的棲息野生林換取收入,當時,一名荒野攝影師奚志農將此事透露給自然之友,立即獲得回應。身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梁從誡將此事上呈中央,最後政府同意撥款德欽縣,解決了滇金絲猴的生存危機。三年後,自然之友得知獵殺青海藏氂牛狀況嚴重,主因為珍貴的毛皮,吸引獵人捕殺氂牛後透過黑市賣至歐洲換取報酬,梁從誡因而致信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布萊爾允諾聯手對抗獵捕行為與黑市毛皮交易,讓公眾得以了解藏氂牛在青海的獵捕現況,而自然之友也長期和青海的地方組織聯繫並給予協助。

多數公民社會研究強調中國非政府組織面臨困境,但許多長期運作的團體卻也有所斬獲,並變異求新,自然之友便是一例。時至今日,自然之友持續扮演中國環保議題的發聲者,而它的發展也逐漸轉往長期運作的項目為目標,尤其是透過地方教育以達成對農村環保意識建立的「綠色希望行動」,目前志工已遍及中國26省,400所學校。
   
理解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是理解中國社會面貌的一面鏡子。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在世界獨占鰲頭及中產階級大量成長,中國政府或許得面臨政治改革的選項,而了解中國非政府組織的重要性,除了可作為探討在威權體制下非政府組織運作的特色和方法,在未來勢必會成為中國政治發展下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


                                                          地球宣言- 自然之友


                                                             追夢人- 梁從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