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搖滾公共知識份子-Krist Novoselic

Nirvana (照片來源: rock.com)


Krist Novoselic的第一印象,是他黑毛衣下的筆挺白襯衫,這讓他毫無疑問像個教授,但那風格獨特的紫色長褲仍透露他的真實身分-九零年代,來自華盛頓州的涅盤樂團(Nirvana,台灣又譯超脫)貝斯手。

「今天我不是要來談搖滾樂!」
「什麼!」教授假裝驚呼。
「我今天要談的是選舉改革!」

教授宣佈Novoselic要來班上談論選舉改革,從同學們眼中閃過的一抹光芒便知這位講者的與眾不同。八零年代末,華盛頓州出現一個年輕的Grunge樂團,那是由Kurt Cobain、Dave GrohlPat Smear和Krist Novoselic組成的涅盤樂團。1991年,涅盤以一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躍升至告示牌榜首位

Nirvana,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在音樂錄影帶裡,主唱Cobain咖啡草綠相間的橫條紋上衣和團員們晃動的長髮,是搖滾的經典圖騰,而那位撥動貝斯的大個子,便是Novoselic。Cobain在1994年英年早逝,而涅盤也隨後解散,成為樂迷心中的不朽傳奇。


Dave GrohlKurt Cobain和Krist Novoselic (照片來源:  Blog Mundial)


Pat SmearKrist NovoselicDave Grohl (照片來源: Seattle Times)


九零年代末,Novoselic開始接觸關於選舉的資訊,並投入主張比例代表選舉制(Proportional System, PR)的非政府組織公平投票(FairVote。這組織在1992年由曾擔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John Anderson創立,是以宣導選舉的公平性為目標。

 “Rock guy, why doing this?” 這問題對Novoselic而言自然不陌生。

「人有時太過犬儒和封閉,但選舉模式的改變卻能發揮直接效用。」他語重心長談起心目中的理想選舉制度:「我們的目的是讓選民的參與性提升,並讓選票的圈選和當選人之間的代表性有著更緊密的關係。當然推廣的過程有些孤獨,也面對許多負面的評論,特別是選舉研究最常提起代表制下小黨林立和政黨名單所衍伸的問題,但,『公平投票』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美國版的比例代表選舉制。」

2012年十一月六日,華盛頓州改變選舉模式,過去由多位候選人爭取員的席次(State Representatives),如今兩席次改為分開競爭。候選人須選擇在第一席次(Position One)或第二席次下競選,而非共同計票再論高下。根據Nonoselic的講解,這樣的劃分會造成政治利益的分配,並有利於黨派色彩較重的選區。

Novoselic接著說明他們的選舉提案- Top-Two Pro那是單記非讓渡投票制(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SNTV),選民圈選一名候選人,票數前兩名便是當選人。強調,這樣的方式能讓當選人較具代表性,每選區也能避免由同一政黨佔據席次。換言之,這所謂的美國版比例代表制並非典型模式,不是由政黨提供名單,或以提高小黨參與性為目的,而只強調當選人和選票之間的代表性。

然而,根據Novoselic的講解,其重點仍著重兩黨制競爭的性質,對小黨的發展並不有利,對多元的聲音似乎不那麼重視?此外,根據提案,他指出華盛頓州具有強烈的民主黨傾向,但這部份並不適用於其它州,那麼,提案是否該因應不同州的政治傾向而有所調整呢?

Novoselic的努力究竟會對美國舉制度帶來多少改變想起台灣自2010年進行的反國光石化運動兩者的相似性在於這場捍衛自然環境的台灣公民運動之所以成功,有賴許多文化界與流行音樂圈人士的響應和推廣,而Novoselic的特殊身分,或許能讓選民對這議題有更多關注。趁著下課空檔,我詢問能否在Top-Two的選舉提案上簽名,他一聽我來自台灣,便笑著:「台灣也是實行SNTV呢!」(註一) 隨後問了我的名字便簽下那本該出現在唱片封面的Krist Novoselic,我想這無疑是我看過最搖滾的一件事!


Novoselic的簽名


註一:台灣的立委選舉從19922008年是實行SNTV,但自2008年後便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關於單一選區兩票制,可參考綠黨製作的「政黨票的故事」

傳奇的Nirvana高個貝斯手- Krist Novoselic 


記:關於涅盤和華盛頓州

暌違多年,涅槃終於在20121212替珊迪風災的募款演場會上重聚演出,並由披頭四的保羅麥卡尼代替主唱Cobain的位置。有趣的是,這看似經典的組合卻讓華盛頓州人不甚滿意。Seattle Times在演出當天於臉書上為此做了意見調查,而大夥過於激動的回應,幾乎可替「何為華盛頓州認同」作了最好的註解

"I think ANYONE from the Seattle grunge scene would have been better."
"Interesting idea that it takes a Beattles to fill Kurt's shoes, when Kurt would never fill John or Paul's to be sure."
"Paul is capable of anything, just a weird pick on behalf of Kurt..."
"As a Seattleite and a huge Nirvana fan.... @#$%"
" is this a joke...because I'm not laughing"
"Love Paul but ..... Singing Cobain?!"

不管如何,那晚還是讓不少老樂迷回味無窮,但Seattle Times的隔日標題:「出乎意料溫和的演出」,似乎仍是對涅盤曾樹立的Grunge精神表達無窮的思念。

 
                                                                本文刊於西城時報,THURSDAY, 10 JANUARY 2013  
                                                                   關鍵評論 THE nEWS lENS,2013.10.05


Nirvana X Paul McCartney, 2012.12.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