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西雅圖之戰 Battle in Seattle

2012年的五一標語- We Are the 99%

五一勞動節走出車站口,西湖中心(Westlake Center)四周已聚集圍觀民眾,氣氛騷動不安,離去不久便聽說市區已陷入混亂,警察正努力把抗議人潮趕往首都丘(Capitol Hill)。


1889年七月14日,共產主義重要推手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在第二國際(Second International,又稱社會主義國際)成立大會上宣佈五月一日為國際勞動節,從此,人民有了抒發己見的正當時日。每年五一,各大城市透過嘉年華、街頭遊行、音樂會傳達對現實的不滿,也少不了激進抗議場面。

在西雅圖,五一這天西湖中心會聚集不同訴求的行動者(Activist),討論關於失業、移民、勞工、全球化等議題。去年和幾位在廣場擺設帳篷的人員閒聊,一名西雅圖大學社會系研究生表示:「在這裡你可以和不同想法的人聊聊,每個帳篷都很有意思。」一個帳篷則名為「占領聚會所」(Occupy Sanctuary),表示要提供一個和平的歇息地。延續了「占領華爾街」的訴求,"We are the 99%" 字樣的布條到處可見,參與者許多是中產階級,台前是輪番上陣喊話的社運人員,或代表底層心聲的繞舌演出,一旁還有孩童能參與的彩繪活動。最終雖「不意外」仍有幾間店面遭破壞,但民眾和警方互守底線,並無太過失控的場面。

Occupy Sanctuary




                           




然而,今年五一卻是場從理性變調至非理性的行動。一早約30004000民眾從國際區(International District)一路遊行至市區,高舉「抗議資本主義、提升勞工權益和改革聯邦移民法」的標語。下午六點後,遊行人潮散去,轉由另個團體佔據街道;他們身著黑衣,並朝警方投擲石塊並施放煙火,市區一度成為禁區。晚間十點,人群被警方驅散,十八名抗議者被逮捕,八名警方受傷,直到隔日,仍不見夜間抗議團體的訴求為何。


    199911月,為抗議在西雅圖召開的WTO會議,上千民眾聚集市區抗議全球化,是西雅圖近年來最具代表的公民運動。2007年,導演Stuart Townset以此為題,拍攝名為「西雅圖之戰」(Battle in Seattle)的記錄電影;影片裡,抗議者蒙面穿梭在警方施放煙霧彈的畫面就此成為西雅圖的抗議圖騰,而寫有BYE字樣的地球圖案也持續出現在未來的抗議場合裡。

2012年的五一出現1999年的WTO公民行動標誌

    
  公民運動的輸贏,關乎有理與否,並非抗議者必受垂顧。1999WTO公民行動之所以成為指標,在於行動者的理念質量,而當年警方的強硬取締,事後除了成為負面教材,更讓當年的警察局長Norm Stamper因而下台。2013年五一夜晚,少了理念陳述,獨留警民對峙,Seattle Times隔天雖仍以五一上午的和平遊行為頭版,但晚間行動卻已模糊了遊行的意義。根據社會運動理論,一場社運從招募到行動著實不易,首要克服Free Rider(搭便車現象),更要有資源投入和政治機會的醞釀,然而一場行動的成功或許不在起步,而在能否收尾妥當,乃至將情緒宣洩轉為推動體制改變,而勞工至上、公平貿易、移民權益等名詞也就不會只是口號。


                                (本文刊於西城時報THURSDAY, 26 SEPTEMBER 2013



                                                 西雅圖之戰(Battle in Seattle)預告片


備註: 關注移民、勞工公平貿易、遊民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幾個組織:
Northwest Immigrant Right Project: http://www.nwirp.orgs
Denise Louie Education Center(服務對象為移民或難民家庭): http://www.deniselouie.org
Youth Care(服務對象為King County的青年遊民): http://www.youthcare.org
Socialist Alternative: http://www.socialistalternative.org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